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海洋施肥



由於毎年的全球性碳排放量超出八十億噸. 以及氣候變化的驚人後果. 科學家以及商業組織便引發了一些地質工程計劃以緩解問題. 全球性碳信用額市場正在膨脹起來. 老錬的企業家們亦把握機會去利用此新產品.

其中一些降低大氣層內温室氣體的手段便是”海洋施肥”.這裡所施的肥是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特性, 被稱為”Ocean phytoplankton”的物質, 例如鐵及氮. 在沒有受到政府對它進行潛在生態衝擊的研究及照管的情況下, 此概念便從小規模的科學演示提升至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從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五年間, 由公衆資助的研究員作了十多次實驗, 把鐵釋放於少面積的海洋. 緃然欠缺準確的數據去判斷這些實驗的效果, 仍然有一些機構計劃把這”海洋施肥碳信用額”售賣與更多的需要抵消它們本身的碳足跡的組織.

但究竟大規模的海洋施肥到最後會否改變甚至破壞了地球上的海洋生態呢?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
延伸閱讀 :

[11] Noreen Parks, Ocean fertilization – time to regulate ?, Environmental New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February 1, 2008, pp.651~652.
-------------------------------------------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太陽光電發電池的應用


其中一些在坊間有售的太陽能枱燈售價約港幣二百元.

儲電部份用上 7.5cm x 7.5cm 的光電板及三顆 1200mAh/1.2V 的 NiMH 儲電池.儲電時間大約是十二小時的直接日射. 供電時間大約是四小時.

發光部份用十二顆發光二極管.

但所發的光很微弱. 效果不理想. 實在是令人失望 .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太陽能


在2005年,用來滿足全世界的電力消耗有:水力發電(816GW),生物質發電(264GW),風力發電廠(65GW),太陽能發電廠(100GW),及地熱發電(109GW).在現時的礦物燃料貯備當中,煤還夠我們用252年,油夠我們用32年,天然氣夠我們用72年.至於核能方面,鈾的貯備有 2.5YJ,即相當於806ZWh.但太陽會永遠跟我們同在.

太陽產生的能量向四方八面散發.當中只有二十億份之一以光及紅外線的形式到逹地球.到逹地球的太陽輻射有1366 W/m2 + 0.3%.但由於在大氣層當中被散射,吸收,及反射的原故,真正到逹地球表面的能量大概只有此數的一半.雖然在地球表面所吸收到的太陽能只有數百W/m2 .但既然我們每天都有一半的時間可以接收太陽光,只要我們能夠有效地擷取及利用太陽光帶來的能量,太陽對我們來說可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來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可再產生及不會被耗盡的原料.現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佔了人類的能源消耗約 29%.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來源是太陽光.太陽能可以以下兩種形式為人們所應用:

一.是用Photovoltaic, PV電池板來發電.PV 發電的過程需要用太陽能電池來把陽光直接轉化為電.到逹地球表面的太陽能源大約有125~375W/m2,一個有15% 效能的photovoltaic電池板便能提供15~60W/m2 的電力.現時連接上供電網的太陽能 PV 發電裝置都集中在日本,德國及美國.直至 2005 為止,超過六十五萬個家庭的屋頂上都己裝置了太陽能 PV 發電板,把電力輸送到供電網.單單在 2005 年,累積輸出功率便由 1.8GW 增加至 2.9GW.

二.是用太陽熱能加熱其他東西 (Solar thermal application),例如用太陽能集中器 (Solar Concentrator)來發熱,及用太陽能爐來煮食等.自從 1990 年代,太陽熱能的市場一直都處於低迷.但最近以色列,西班牙及美國的商業計劃令到對太陽熱能的興趣,技術進化,及潛在投資復興起來.在 2006 年,新的項目正在於西班牙及美國建設當中.一些發展中的國家包括印度,埃及,密西哥及摩洛哥在多方的協助下也計劃了一些太陽能項目.

除了用之不竭之外,太陽能的另一好處是它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太陽能在日間是加熱及照明的可持續方案.而能夠儲電的太陽能電池板讓我們能在晚間也能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的利用佔全球總能源供應的 0.05% .至今 PV 發電只佔總供電量的 1% .這是由於太陽能是最昂貴的可再生能源.縱使如此,太陽能仍然是現今最佳之分散地區的能源供應方案.
-------------------------------------------
延伸閱讀 :
[2] T.V.Ramachandra, J.Rajeev Kumar, S.Vamsee Krishna, B.V.Shruthi, Solar energ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ergy, 25/1, March 2006, pp33-51.
[4] Gang Liu, Mario Lucas, Lei Shen,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impacts on eco-environment in Tibet: taking Taktse county as an example,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2 (2008), pp1890-1908.
[5] N. Khan, Z. Saleem, A. Wahid, Review of natural energy sources and global power needs,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2 (2008), pp. 1959~1973.
[6] K. Bilen, O. Ozyurt, K. Bakirci, S. Karsli, S. Erdogan, M. Yilmaz, O. Comakli, Energy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in Turkey,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2 (2008), pp. 1529~1561.
------------------------------------